查看原文
其他

监管科技(RegTech)前沿技术与应用研究 | 智库观察

何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 2019-05-24

《智库观察》系列报告是由中国信通院资深研究员主笔,重点围绕电信、互联网、信息化和智能制造领域,利用中国信通院掌握的国内外ICT管制最新政策、市场热点、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等内外部情报,快速反馈、透视成因,评估影响。本期《智库观察》精选《监管科技(RegTech)前沿技术与应用研究》与您分享。



一、监管科技发展历程


(一)发展背景

随着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信息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加快应用,金融行业风险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,各种欺诈、跑路、圈钱事件不断发生。尤其在网络借贷领域,仅在2018年6月间,就有多达数十家P2P平台出现信用违约和跑路事件。金融科技应用在带来广泛金融服务创新的同时,也衍生了一系列新风险,给金融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

新形势下,金融监管对科技的应用需求愈发凸显:一是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来看,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,引发全球金融监管制度深刻变革,监管要求升级;监管措施更复杂,为应对不断升高的监管成本,各国监管部门开始关注和研究监管科技。二是从金融监管需求来看,金融监管机构需要通过科技应用来提升监管能力,降低监管成本;金融从业机构需要利用科技来满足监管要求,降低合规成本。三是技术方面,从发展的角度来看,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,为监管科技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的应用创造了条件;从监管的角度来看,金融科技的应用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风险,行业监管面临更多的新型挑战。


(二)发展阶段

2014-2015年是监管科技发展的起步阶段。2014年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发布《创新工程,征求意见书》,第一次提到监管科技概念,将其定义为“运用新技术,促进金融机构更有效地达成监管要求”。其后,国际金融协会(IIF)将监管科技描述为“能够高效和有效地解决监管和合规性要求的新技术”。


2016年开始,监管科技在全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受到全球各个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,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国相继发布促进监管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。例如,2017年1月,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《金融科技监管白皮书》,专门提出了在应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方面的目标和原则。


二、监管科技全球发展态势


(一)近五年全球监管科技投融资持续上升

2013-2017年,全球监管科技在五年间的融资额增长了2.2倍,从2013年的6亿美元,增长到2017年的13亿美元。[1]


图1  监管科技全球投融资情况2013-2017


从监管科技的投融资分布区域来看,美国和英国的优势十分明显。其中,美国投融资交易量占到全球的74%,英国的占比为10%,其他国家总共占比16%。[2]


图2  2013-2017年全球监管科技投融资数量区域分布


(二)各主要国家的监管科技发展各具特点

从监管科技在全球主要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,由于不同地区的金融行业发展水平和监管需求存在差异,所以监管科技发展的侧重点也各具特点:


美国的监管科技技术创新能力突出,更为侧重于研究和跟踪科技底层技术架构,并着重强调趋势前沿追踪。英国侧重于“监管沙盒”的实践应用,鼓励并大力指引金融科技公司在监管科技领域创新,侧重建设“创新中心”和“监管沙盒”。加拿大利用监管科技推动监管框架变革修订,成立专属科技实验室进行研究,侧重监管业务流程改造、监管框架修订和监管沙盒应用。澳大利亚大力发展和推动监管科技应用实验,监管部门、独立的创新中心及监管科技创业公司联合组建行业协会,培育监管科技,开展监管科技应用实验。新加坡成立了专业组织推动监管科技应用合作,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FinTech与创新组织(FTIG)来负责金融科技的政策、发展和监管。[3]


表1  2017年全球监管科技主要公司国家分布表(单位:家)


(三)中国监管科技发展起步晚,但成长迅速

相比于欧美国家,中国监管科技起步相对较晚,与之差距仍比较明显。从上表可以发现,目前,还没有中国企业能够跻身于全球监管科技领域的主要公司名单。但是,中国监管科技的发展积极性高,应用需求非常广阔。政策层面,国家给予监管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。2017年5月,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,提出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作为丰富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。2017年6月,《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》中提出,要加强金融科技(FinTech)和监管科技(RegTech)研究与应用。


同时,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监管科技的应用: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中心,正在建设反洗钱监测分析二代系统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;银保监会将分布式架构运用于EAST数据仓库,将现场检查方案与大数据相结合;证监会运用大数据分析打击内幕交易,使得线索分析处理精准度大幅提升,线索来源大幅拓宽。 


三、监管科技核心技术与应用


(一)监管科技核心技术

监管科技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和API等五大领域。云计算为监管科技提供廉价的计算和存储资源,通过数据集中汇聚提供大规模的数据资源,提升监管工具的共享程度。大数据实现大规模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力、高效实时的处理能力。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数据的智能分析能力,提升客户交互能力。区块链保证获取的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效率,保证业务合规性,同时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。API有助于监管政策及合规准则的有效落实。提高监管的规范性,以最小扰动的方式进行监管。


图3  监管科技核心技术体系


(二)监管科技应用场景

监管科技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用户身份识别、市场交易行为监测、合规数据报送、法律法规跟踪、风险数据融合分析、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六大方向,每个场景都需要多种技术共同支撑,都会在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从业机构中进行广泛应用。


表2  监管科技核心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


场景1:通过用户身份识别,发现和阻止可疑的交易行为

应用背景: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在“了解你的客户”(KYC)和“客户尽职调查”(CDD)等方面,有着明确的监管要求。当前金融市场上,存在很多非客户本人操作的金融业务违规违法现象,如信用卡盗刷、用虚假证件开户等。


解决方案:一是应用智能生物识别技术。利用生物特征信息(如人脸、虹膜、指纹、声纹等)所具有的稳定性、不易复制性和不易窃取性,在建立账户和进行账务交易时加入生物识别技术,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用户身份识别能力。二是应用大数据比对技术。通过大数据比对,识别非常用地区转账、非常用设备转账等异常操作,对账户异常违规操作进行拦截,要求再次验证身份。


场景2:通过市场交易行为监控,发掘关联账户的异常操作

应用背景:为保护金融行业消费者和维持金融稳定,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,监控洗黑钱、内部交易等行为,打击市场上存在的“黑产”和“违约”等侵占金融机构利益的现象。


解决方案:综合利用大数据+人工智能技术,通过对关联交易数据的多维度、高频率、全动态实时分析,可以有效识别诈骗、集资、多账户操纵、票据虚开等违规违法行为。


场景3:通过合规数据报送渠道的数字化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

应用背景:合规报告是监管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手段,高水准的数据报送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。金融危机后,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数据报送内容的要求不断提升。金融机构需要面向多个监管机构报送不同结构、不同统计维度的数据。


解决方案: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据资产管理提升合规数据报送能力。通过整合内部数据,提高数据质量,增加统计维度,实现合规数据报告快速生成。报送规则以API的形式实现数字化,提升报送效率和真实度,并减少报送成本。


场景4:通过智能化的监管法规信息跟踪与分析,提升合规能力

应用背景:在金融行业监管不断提升和细化的背景下,监管法律法规密集出台,金融机构需要追踪最新的法规,还要逐条对比新旧条文间的异同。跨国金融机构还需要追踪所有业务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。


解决方案: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发现、识别、归档新发布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,对比新旧文件的异同,最终生成跟踪报告。法务人员可以应用工具快速从海量法律文档中找到需要的条文字段。


场景5:通过风险数据融合分析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洞察

应用背景:金融危机后,宏观审慎监管得到更多重视,监管的实现需要全面融合各个金融机构数据,进行整体性风险分析管控,基于单个金融机构的数据很难及时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。


解决方案:通过监管平台的建设运营,实现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在成员认证、接入管理、数据查询、索引记录、流通规则等方面的互联互通,有效汇聚和及时分析风险数据,为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。


场景6:通过金融机构压力测试,在隔离环境中进行风险评估

应用背景:严格的金融监管条例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同时,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新业态的发展。金融创新既需要新技术的应用支撑,也需要有效的风险防控,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必须并重。


解决方案:利用信息技术构建“监管沙盒”,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交易场景,测试金融机构系统稳定性、安全性等指标。通过大数据+人工智能持续记录金融机构运行数据,评估系统风险防控能力。


四、监管科技发展趋势分析


(一)监管科技应用带来金融行业监管新特征

监管科技应用给金融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特征:一是更加敏捷化,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,实现相关应用的快速部署,对错综复杂的数据组进行快速解耦和组合。二是更加实时化,能够实时监控各种指标数据,及时生成报告和解决方案;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,及时处理风险事件,提高事中监管的效率。三是更加智能化,高效快速地识别风险,并对监管数据进行挖掘,释放数据潜力;智能掌握监管尺度,制定合规要求。四是更加标准化,实现监管数据的共享性和数据结构的统一性;对监管合规数据形成统一的标准,实现宏观监管和机构内部监管的统一。五是更加数字化,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报告数字化和合规流程的自动化,能够快速收集和分析处理复杂的数据,实现由了解客户KYC到了解数据KYD的转变。


(二)监管科技将在金融监管领域的作用不断增强[4]

监管科技的应用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,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:一是提升监管能力,实时对监管数据收集、处理和共享,提前防范和感知金融风险,有效监测金融违规操作和潜在风险。二是持续监管创新,监管科技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更加丰富,能够有力推动监管规则、监管框架、监管方向的不断创新。三是增进监管合作,增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,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过渡;金融机构、监管部门和科技公司之间监管目标的统一。四是降低监管成本,实现监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,减少繁重工作带来的成本和人力的投入;金融机构减少合规成本。五是防范监管套利,监测监管漏洞和不合规业务,有效防范金融机构规避监管、牟取超额利益的行为。


(三)监管科技发展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,需要引起重视

一是认知层面,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行为驱动力存在显著的差异,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性。二是政策层面,监管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有待提高,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需要加强,监管制度框架的衔接需要强化,监管适度弹性有待提高。三是产品层面,产品应用效果和数据安全能力还有待验证,需要关注数据高度集中后的泄露风险,以及技术与传统监管框架的融合问题。四是成本层面,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都面临系统更新的成本压力,金融机构系统和技术改造难度大、成本高。五是生态层面,国内监管科技专业公司的发展相对滞后,制约了监管科技的快速发展;相关企业热炒概念,扰乱了市场秩序。


(四)发展监管科技的策略建议

1.统筹规划应用体系,优先推进行业标准建设:统筹规划监管体系框架、技术标准、保障措施等顶层设计;完善数据信息使用、数据安全、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;建立新型信息化监管体系。


2.探索新的合作模式,开发新型监管工具和手段:积极探索新技术与监管应用场景的结合,加快监管工具和监管手段的研究;加强监管部门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,快速有效地推进新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;有序开展监管科技的试点,进行持续创新。


3.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,加强沟通研究、促进交流共享: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,推动新兴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;引导和组织建立行业联盟组织,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链各方的有效合作和成果交流;增强与其他先进国家在监管科技应用领域的学习交流。 



[1] 数据来源:CB INSIGHTS《全球监管科技(RegTech)发展趋势》

[2] 数据来源:CB INSIGHTS《全球监管科技(RegTech)发展趋势》

[3] 资料来源: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课题组编《监管科技:逻辑、应用与路径》

[4] 参考资料:《监管科技(RegTech)研究报告——概念、实践与启示》



作者简介


何阳: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金融科技团队负责人。

联系方式:heyang@caict.ac.cn


本文刊载于《智库观察》2018年第18期




《智库观察》系列报告是由中国信通院出品,第一时间揭示多元变化,帮助客户从多视角捕捉通信、互联网、信息化、智能制造等行业技术、业务发展趋势和市场格局演变,支撑客户重大决策。全年24期,每期3-4篇报告。


订购联系方式:huangshubo@caict.ac.cn

欢迎扫描二维码咨询

点击阅读原文,查阅更多报告信息。


校  审 | 陈  力、珊  珊

编  辑 | 凌  霄



欢迎转发分享!

如需转载,请联系授权事宜:

电话:010-62300198 

Email:media@caict.ac.cn



精彩推荐




推荐阅读

从MongoDB更换开源许可协议谈开源软件法律风险 | 智库观察

寻本溯源,三问“金融科技” | 智库观察



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更多报告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